返回首页
您还没有登录!   登录 | 免费注册 | 搜索 |
踩到狗尾巴
  文章
我嘻哈我吧咋我啦B啦叭

新一篇 猴子我爱死你啦

关键字:中国史--一部分我感兴趣而已
上古/史前 (约800万年前-约前2000年)   
夏朝 (约前2070-约前1600年)    --关键人物尧、舜、禹、启、孔甲、后羿、桀、妹喜
(提提古老的圣经, 整个圣经旧约是来自犹太人古代传说,约在3000年前至2000多年前。新约则要晚。
但有些故事显然受到古美索不达米亚传说的影响。应该可以追溯到苏美尔人,那就到了7000-9000年前了。)

商朝 (约前1600-约前1100年)
西周 (约前1070-前771年)
春秋 (前770-前476年)
战国 (前475-前221年)
秦代 (前221-前206年)
跑啊跑,终于要进入公元
西汉 (前206-公元25年)
东汉 (公元25-220年)
三国 (公元220-280年)
西晋 (公元265-316年)
东晋 (公元317-420年)
南北朝(公元240-589年)
隋朝 (公元581-618年)
唐朝 (公元618-907年)
五代十国 (公元907-960年)
北宋 (公元960-1127年)
(公元916-1125年)
西夏 (公元1032-1227年)
(公元1115-1234年)
南宋 (公元1127-1279年)
元朝 (公元1271-1368年)
明朝 (公元1368-1644年)
清朝 (公元1644-1911年)
民国 (公元1911-1949年)

夏:
尧舜禅让(约公元前2250-前2100年)

谓尧在位时举荐舜作为自己的继承人。那时没有父死子继的习惯,而是选择贤能之人为自己的接班人。传说中有尧举舜,舜举禹,禹举益的故事。据《墨子.尚贤上》云:「尧举舜于服泽之阳,授之政,天下平」。《孟子.万章》记载:「舜相尧二十有八载,非人之所能为也」。舜大概做了常人不能做的好事,赢得了大家的拥戴。所以尧死后,舜虽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,但天下诸侯不去尧子那里而去朝觐他;有诉讼之事,也去找他;讴歌者也去讴歌他,而不去讴歌尧子。反映了尧所举荐的继承人舜,确实是个贤能之人。

传说黄帝以后,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、舜、禹三个著名的领袖。关于他们“禅让”的故事,古书有不少的记载。

尧, 号陶唐氏,是帝喾的儿子、黄帝的五世孙,居住在西部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)。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,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,吃糙米饭,煮野菜作汤,夏天披件粗麻衣,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,衣服、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。老百姓拥护他,如爱“父母日月”一般。

尧在位七十年后,年纪老了。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,好闹事。有人推荐丹朱继位,尧不同意。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,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。大家都推举虞舜,说他是个德才兼备、很能干的人物。尧很高兴,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舜,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。

舜,号有虞氏,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,距黄帝九世,生于诸冯 (在今山东省境内)。舜接位后,亲自耕田、打渔、制陶,深受大家爱戴。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,让八元管土地,八恺管教化,契管民事,怕益管山林川泽,伯夷管祭祀,皋陶作刑,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。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,民主讨论。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。舜到晚年身体不好,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,竟病死在苍梧(今湖南境内)的途中。舜死后,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。

尧舜“禅让”的历史传说,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。

大禹治水

传说在帝尧时期,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。为了制止洪水泛滥,保护农业生产,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,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。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。鲧接受任务后,采用堤工障水,作三仞之城,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,九年而不得成功,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。舜帝继位以后,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。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,改鲧“围堵障”为“疏顺导滞”的方法,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,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。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、洼地或湖泊,然后合通四海,从而平息了水患,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。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,并被人们称为“神禹”而传颂与后世。
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,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。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——准绳和规矩,走遍大河上下,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,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,使河水畅通无阻。他治水居外13年,三过家门而不入,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,不畏艰苦,身先士卒,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。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。

夏朝建立(约前2070年)

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。根据史书记载,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“禅让”制,杀死益而称王,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。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,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。夏朝共传13代,16王。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。据说启死后,太康即位,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,即所谓“失国”。再经少康中兴,重建夏朝。到孔甲统治时,夏朝走向衰落。此后,三传至桀,夏朝灭亡。约400年,后为商朝所灭。
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,所以,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,包括夏朝的国王、官吏、军队以及刑狱情况。现代以来,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、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,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、经济及社会文化、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。
夏朝的建立,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,夏王朝也成了我国第一个阶级王朝。

启子继父位(约前2070年)

禹在晚年的时候,各部落的首领曾推选夷人首领皋陶为禹继承人。皋陶先死,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。但禹暗地里却为其子启培养势力,当禹死后,这些有权势的贵族纷纷起来反对伯益,拥立禹的儿子启继位。启趁势杀了伯益,夺了王位。传统的禅让制度从此废除,取而代之的以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。
    同时,西边的同姓诸侯有扈氏(陕西户县)更起兵反对。启亲领大军讨伐,大战于甘(河南洛阳市西),剿灭了有扈氏。夏启排除了这些干扰,巩固了王权,正式确定了世袭制度,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“家天下”局面。
    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确认,夏启就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,举行盛大的“钧台之享”。表明夏王朝的统治基础,已经完全确定了。

羿、浞生乱(约前1938年-约前1936年)

夏启去世后,他的儿子太康即位。新君主继位安于逸乐,荒淫无度不恤民命施暴政,引起百姓强烈不满,并发生争夺王位的变乱。

此时东夷族中力量比较强盛的有穷氏首领后羿(又称夷羿),趁夏王朝内部发生王权之争,占据夏都,赶走仲康,夺取了王位,号称帝羿。

  后羿称帝后,不吸取教训,以为自己善于射箭,便不关心民众,不为民众办事,每天以田猎为乐。不久后羿被他的亲信东夷族伯明氏成员寒浞危害,寒浞自立为帝,把羿的妻子也强占了,生了浇及壹。寒浞又命令他的儿子浇灭了夏的同姓斟灌与斟寻,并追杀逃亡在外的夏帝相。结果,相被杀害,但相的妻子从墙洞逃出,躲藏在母家有仍氏(今山东金乡境),生下夏帝的遗腹子少康。


 


2008-12-16 11:34:15 |  浏览 (1195) |  分类:H&C |  收藏 |